香港国际学校VS内地国际学校

2022-04-27 18:15发布

香港国际学校VS内地国际学校

香港国际学校VS内地国际学校

1条回答
唐恩
2022-04-27 19:25 .采纳回答

香港国际学校VS内地国际学校

港府资助“优资教育学院” 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

香港《星岛日报》29日电,香港政府资助的“香港资优教育学院”,接受学生自荐和家长为子女报读课程,以补学校推荐制度之不足,帮助在传统学校中潜能未被挖掘的学生挖掘其潜能,让天才不致因为种种先天和后天掣肘而发挥不了所长。

资优教育指的是某些学生的智能、独创性、艺术性、领导才能,或是特定的学术领域上能发现其骄人的潜能,为了让其才能绽放便须给予特殊教育而非普通的学校教育。

资优教育学院由香港政府推动成立至今已有7年,服务对象是同龄青少年中能力表现持续最优秀的2%尖子。传统学校教育未必能够满足这些尖子的学习需求,有的人成绩大幅抛离同级同学,有的则是在传统学科以外有过人才能,例如音乐、美术、领导等。

学院收生一向来自学校限量推荐,每所中学最多12人,小学6人,再经学院甄选。7年来录取了一千多名来自“第三组别”中学的尖子,占取录中学生总数约1/4。

学院在这类尖子的课余时间,提供对其智力挑战性高的课程,此外,针对尖子可能面对的情绪和人际交往问题,学院提供情意课程,并且为他们的家长举行工作坊,让天才不致因为种种先天和后天掣肘而发挥不了所长。

学院开放让家长提名和学生自荐,好处是让一些就读在“人才济济”而潜能还没被挖掘的优秀学生,或者校方对资优培训不热衷,因而不获推荐的学生,都有途径接受培育。

现代社会需要创造型人才 而非应试型“学霸”

值得一提的是,资优教育学院对学生的培训模式沿习了香港国际学校的教育理念,即强调个性的发展,从本质上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才能而因材施教,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扬其所长。

众所周知,香港国际学校西式教育强调的并非知识量而是思维方式,它的目的不是“填鸭”,而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不是望子成龙,而是望子成人。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内地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他们几乎要用所有的时间用于背诵、做习题、上补习班、为考试而无休止的做死记硬背的准备。

他们只知道“努力学习—用成绩说话”,一心只为在高考上竞高下,不知道课本以外还有音乐还有图画色彩等大纷世界。导致99%的人都有了同质化的人生。

香港国际学校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

他们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

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

“香港国际学校另一个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孩子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孩子喜欢运动、喜欢创作音乐,当然还喜欢玩做视频,我还希望他有时间学编程,这些事情只有在国际学校里才可能有时间去做。”来自内地的高管Bob在参观完香港某一国际学校之后,决定将在内地传统学校上学的孩子转入该国际学校。

“中国应试教育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本有的潜能,很多花大力气来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的知识和技巧对他们将来的生活来说并没有意义”Bob表示,这样的教育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

这也许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信息社会,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呢?我们是否应该向香港政府学习“给青年学生创造挖掘潜能机会”的精神?是否可以尝试不用把所有人像鸭子一样往一条独木桥上赶?或许这样每种人生都有不同的精彩。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认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需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他们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包括语言沟通、理解多元文化、终身学习、持续创新等。

近年以来,来香港国际学校咨询人数的内地菁英白领出现大幅度增长。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中国国际人才》副主编王鹤霖看来,中国家长对国际学校的热情,有对应试教育的不满,更因看到了现代社会对国际人才、创造型的巨大需求。这也是近年来,香港国际学校学位申请越趋紧张的原因。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