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香港國際學校哪傢最便宜?在香港上國際學校成本大比拼

2022-06-15 13:05发布

讀香港國際學校哪傢最便宜?在香港上國際學校成本大比拼

1条回答
威猛的小平胸
1楼 · 2022-06-15 15:25.采纳回答

讀香港國際學校哪傢最便宜?在香港上國際學校成本大比拼   頂尖國際學校的學生,其傢長非富即貴,個個是人中龍鳳,其實這也讓人不免產生疑問,如果孩子最終進瞭名牌大學,到底是教育資源優質,還是傢庭背景強勁的原因呢?

  在我讀書的那個年代,如果傢境清寒,經過十年寒窗,是有機會出人頭地、向上流動的。但是在現今,這種邏輯正備受挑戰。

  教育資源的市場化定價,正“赤裸裸”地將一部分人,拒之優質的教育資源之外。最近在香港教育界,因為一所私立學校首次推出定期票據計劃而引發公眾的瞠目結舌。

  這所學校叫做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在學校的網站上可以查到,它推出所謂的自願性定期票據計劃,大概內容是:隻要認購一份為期12年期的100萬港元票據,就可以提名1位小孩優先入讀未來學年小學一年級。

  票據是無利息的。如果認購票據後,孩子未能符合入學要求,或者在小學階段提前退學,又或者小學畢業後,沒有升讀中學部的話,傢長可以提早取回款項。

  這個票據是12年期的,面值100萬港元,如果折現計算凈現值,按照每年3%的折現率(預估在香港可獲得的無(低)風險收益率水平,譬如投資政府發行債券IBOND,儲蓄型保險產品,RQFII人民幣債券基金等等),相當於現值為70萬港元。換言之,這筆提名權價值30萬港元。

  有香港媒體報道說,該校每年平均有1700人報讀,但錄取名額隻有100多個,申請成功率不到6%。現在的問題是,你是否願意為這6%的機會,付出30多萬港元的代價。

  一個孩子就要30多萬港元,一般的香港傢庭都是由2-3個孩子組成,這就讓一些傢庭望塵莫及,給他們所期望的“名校夢”澆瞭一盆冷水。

  那再來看看香港的國際學校,機會成本就更高:英國貴族學校哈羅香港國際學校、啟歷學校(KellettSchool)、NordAngliaInternationalSchoolHongKong、德瑞國際學校和弘立書院等,均提供不同種類的債券、票據或資本證明書,部分學校列明購買債券為入學條件。

  其中啟歷學校提供的債券或資本證明書種類最多,基礎債券1000萬港元。在上海亦有分校的NordAngliaInternationalSchoolHongKong也發行兩款債券,其中PlatinumCorporateDebenturePackage(白金公司債券套餐)價值500萬港元。

  哈羅香港國際學校則發行300萬港元的個人或公司資本證書,以及60萬港元的債券。廣受金融專業人士追捧的弘立書院則有650萬港元的本金券(CapitalNote)。

  雖然學校債券並不非常普遍,但是總是讓人擔心有蔓延之勢,傢人們抱怨,未來的子女教育本質就是拼父母的本事和能力。



  誰說不是呢。這些高額的學校債券仿佛一條護城河,將優質教育資源壟斷起來。

  其實,無論在歷史還是當下,教育一直是篩選人才、分配權力的機制。曾有個流行的“有效地維持不平等”理論(EffectivelyMaintainedInequality,EMI)。其中談及,當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和大眾化後,為瞭鞏固與下層社會的區別,上層社會不會容許下層社會“染指”精英教育,並確保他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壟斷。

  頂尖國際學校的學生,其傢長非富即貴,個個是人中龍鳳,其實這也讓人不免產生疑問,如果孩子最終進瞭名牌大學,到底是教育資源優質,還是傢庭背景強勁的原因呢?

  優質的精英傢長其實對國際或私立學校而言,本身就是一筆無形的資源,有時候隨便撬動一下傢長,杠桿就可以達到幾倍甚至幾十倍,譬如幫學校爭取政策支持,積極參與學校建設出錢出力等。

  教育的不平等是加劇階級固化的推手。這就好比一個無休止的螺旋,父母能力(無非是金錢和權力)越強,子女上名校的機率越高,這些名校畢業的子女,找到好工作,變現“能力”的可能性越強。於是周而復始循環下去。社會向上流動性變得難之又難。

  當普通年輕人覺得向上流動無望的時候,整個社會就會變得沉悶,不思進取,亦或變得民粹和激進,這其實就是現在普通香港年輕人的不少現狀。正如周星馳在《少林足球》裡面的那句“做人如果沒有夢想,跟咸魚有什麼分別?”

  現今,大部分社會都奉行文憑主義,甚或名牌文憑主義,一些專業公司譬如金融企業,律所,由於其知識和技能的專業性,的確對名牌文憑有真正的需求。但一些公司對於名牌文憑的追求,是將其視為一種能夠遵守紀律、穩定、上進心的象征。

  而這些名牌文憑主義的受益者,對於子女教育更加關註,這也導致他們傾向“質優價高”的國際學校和私立學校,但有人也提出觀點,隨著傳統行業式微,以及整個金融行業的最好時期已過,眾多草根發傢的創客們冉冉升起,這些創客對於他們的子女是否仍然更青睞名牌學校,唯名牌文憑論呢?

  但我想,可能存在個案,未必會成為群體現象吧。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