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全國最多的國際學校,但是有錢也進不去?

2022-06-15 13:05发布

香港有全國最多的國際學校,但是有錢也進不去?

1条回答
上官魅
1楼 · 2022-06-15 15:25.采纳回答

香港有全國最多的國際學校,但是有錢也進不去? 經常出入深圳各口岸的朋友應該很熟悉這樣一幕。
  早上七點,一個又一個背著書包,穿著校服的孩子,排隊、過關、進入香港、搭乘校巴或地鐵、來到學校,開始一天的學習生活。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跨境學童”。
  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在深圳生活,在香港讀書,是一群居於深圳的香港人。
  1.為什麼都來香港上學?
  近十年,去香港生寶寶早已不是新鮮事瞭,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香港教育。
  香港的教育到底有多好?吸引這麼多父母?
  1.小班教學
  以小學為例,一般的香港班級人數不多於30人,市區一般為25人,相比較內地動輒50人一班,香港的師生比例和互動關系更加理想親密;
  2.更加開放平等的師生關系
  不同於內地的規范式教學,香港的課堂以啟發性為主,教師更加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表達方式。
  3.更加接近西方的教育模式,擁有國際視野
  香港的教育相對於內地來說,更加接近西方的教育模式,同時能夠便捷快速地接觸國際資訊,為在國際范圍內升學提供瞭更廣闊的空間。
  4.“兩文三語”在未來更有競爭優勢
  香港教育裡英文的普及程度比內地高,英語溝通和交流的機會大,加之香港使用繁體字,母語為廣東話,同時也重視普通話教學,“兩文三語”在未來更有競爭性;
  香港教育上確實存在瞭很多的優勢,但是近年來也有一些負面的聲音出現。
  在國內,小學傢長便被孩子的課業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香港也傳來瞭類似的聲音。
  在香港就讀的不少父母表示,子女所上的學校功課量大、學業重,甚至還鬧出過“學童自殺”的新聞。

  當然這裡的作業及壓力量級,沒有做過對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香港的課業壓力等同於國內。


  2.香港學校的分類
  在討論香港的教育方式方法的時候,必須要比要把學校的類型給大傢科普一下。
  香港的學校分為五個類型:官立學校、資助學校、直資學校、私立學校、國際學校。
  官立學校
  以小學為例,約占全港6%,不需要學費,所有經費來自政府,但是隻招收香港本地學生。
  資助學校
  以小學為例,約占全港75%,不需要學費,大部分經費來自政府,管理由校董會負責,原則上隻招收本地學生。
  直資學校
  以小學為例,約占全港4%,以合格學生數目享有政府津貼,可以收學費,原則上隻招收本地學生。
  私立學校
  以小學為例,約占全港9%,費用相對較高,由團體自資經營,沒有政府補貼,由校董會管理。
  私立學校中有部分為私立獨立學校,可以開辦非本地正規課程,亦可以招收非本地學生。
  國際學校
  以小學為例,約占全港6%,費用高昂,課程與學制和香港的完全不同,必須提供70%以上的學位給其他國籍學生。
  根據香港教育局的數據,2019/20學年跨境學生人數為27909人,其中幼稚園4610人,小學19215人,中學4084人。
  仍以小學為例,其中99.8%的學生選擇瞭前三類學校,僅有0.2%的學生選擇私立學校,沒有學生選擇國際學校!也就是說,我們之前所說的跨境學童,幾乎全部選擇的是前三種學校。

  而縱觀2019/20學年香港小學生整體擇校情況,在342049名小學生中,85.4%學生選擇前三類的學校,僅有14.6%的學生選擇私立和國際學校。


  3.為什麼選擇私立和國際學校的這麼少?
  為什麼不選擇私立學校或者國際學校?這些學校的學生背景不是更加多元化,教學質量不是更高?
  答案其實很簡單:學費相對較貴,而且學位有限。
  對跨境學童來說,前三類學校除瞭上學的時間成本,其他的花銷都足夠低廉。
  到底香港的國際學校什麼價格?
  下面我就給大傢列舉一下香港幾所知名的國際學校的學費,其實和國內的相比,也並不算貴。
  大部分國際學校,提供由幼稚園開始至高中的“一條龍”服務,學費因應年級不同,價格也會有所不同。
  根據ExpatFinder公佈的《2018年國際學校學費調查》,香港國際學校每年平均學費達到17.2萬港幣,居世界第九。
  完整資料可參考:http://www.eduplus.com.hk/edukids/primary_International_expenses.jsp)
  我們來用表格給大傢算一筆賬。
  假設一個孩子從幼稚園開始讀國際學校,學費以平均數17.2萬計算,至高中畢業。
  其實從上面的金額上來看,香港的國際學校並不比國內的貴多少。
  國內稍微好一些的私立雙語一年也在15萬人民幣以上,在國內報各種興趣、補習班一個月動輒也是好幾千。聽起來大多數打算給孩子報國際學校的傢長,還是完全負擔的起的。
  我有錢,可是依然進不去?
  是的,這就是香港國際學校的現狀,有錢是必要條件,但絕對不是充要條件。
  孩子需要具備什麼素質,才可能被國際學校錄取?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英文能力。
  最好達到“native speaker(母語)”水平。
  這點對於外籍孩子不算什麼,但對於內地、甚至香港的孩子,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事實上90%內地的孩子不能通過國際學校的面試,原因就在於英語程度不達標。
  而很多香港本地的父母,在孩子出生後便說英語,但是由於英語不夠純正,孩子也隻是學到瞭“Chinglish(中式英語)”,同樣不符合國際學校的要求。
  其次,傢長的教育理念是否和學校文化、辦學理念甚至宗教信仰相符合。

  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收生部主管表示,由於加拿大國際學校采用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學制,而IB課程著重某些特質如關愛、責任感、開放、勇於冒險等,因此在面試時,他們希望在未來的學生身上看到這些特質。


  4.香港國際學校,到底為什麼那麼牛?
  那麼,你足夠有錢,孩子也足夠優秀,香港的國際學校的大門,是不是就為你打開瞭?
  大約十年前,答案是肯定的。但現在,依然很難。道理很簡單,僧多肉少。
  那麼就來談談,香港的國際學校到底哪裡好。
  1.歷史悠久,成熟且不斷創新的教育理念
  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香港在100年前就誕生瞭國際學校:1890年,港英殖民政府為瞭滿足當時駐港官員及上層人士子女教育需要,開辦瞭第一素具有國際性質的小學。
  至此以後,國際學校開始在香港生根發芽,一些著名的學校,均有悠久的歷史:耀中成立於1932年;英基學校協會(註:簡稱“英基(ESF)),是香港最大規模、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的國際學校機構,轄下共22間學校)成立於1967年;漢基國際學校成立於1983年等等。
  悠久的歷史並不意味著固步自封,香港的國際學校也在不斷發展變化。
  教學內容由提供純英式教學,到提供美式教育,以及能夠銜接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多國的教育體系;
  語言方面,由純英文教學到提供中文授課,甚至出現瞭一批以英文、普通話為主要教學語言的學校,包括漢基國際學校、弘立書院;
  教育內容方面,香港政府2015年《施政報告》首次提出要大力發展STEM教育,而不少國際學校,由於銜接國外課程,學校的課程設計很早就具備STEM教育的原理。
  2.穩定、優秀的師資力量
  根據調查,在香港國際學校當老師,收入可觀、工時合理、有假期。
  由於國際學校以私立形式運作,可按校情及其資源制定人手編制,其教師和校長也以合約形式聘用,雖然不考慮終生聘用,但是國際學校提供豪華的福利待遇,比如約滿酬金、醫療及子女學費津貼等,有些更提供房屋津貼及來回傢的機票。
  在香港修讀教育類研究生的朋友都清楚,沒有經驗、僅憑一紙文憑,基本不可能在國際學校謀得一個教師職位,因為國際學校教額有限,隻有教師辭職或退休,騰出空缺才有可能進行招聘,而且這些學校都偏向有經驗的教師。
  在這種背景下,不少畢業生“另辟蹊徑”,進入國際學校當助教(teaching assistant),先瞭解這個圈子,等待時機。因此,當你看到國際學校的助教都是香港大學、香港教育大學等名校的碩士生,千萬不要覺得奇怪。
  3.多元的學生背景
  香港政府對於國際學校的收生是有要求的,學校招收的來港工作或投資的海外傢庭子女,或持學生簽證來港就學的非本地學生必須占到學校收生名額的70%以上。
  此外,不少內地高管、中小企業傢們為子女選擇學校時,仍期望保留對孩子的中文(普通話)教育,因此幾間提供普通話教學的學校,包括蒙特利所國際學校、耀中國際學校、弘立書院等學校,成為內地太太團的“香餑餑”,可以想見,這些學校的學生傢長,非富即貴。
  4.豐富的活動,突出的學生成績
  在2018年IB考試中,香港共有38人獲得滿分45分,占亞太區狀元總數的三分之一。
  香港考生平均分為35.96,比全球平均分高6分。
  其中轄下有七所學校的英基學校協會產生15名滿分狀元,24人考獲44分,227人得到40分或以上的成績。
  私立學校滬江維多利亞學校產生兩名狀元及一名榜眼,共有22人考獲40分或以上;
  弘立書院有一名狀元,44%的學生獲得40分或以上,平均分達到39分,學生獲得劍橋大學、倫敦國王學院、普林斯頓大學等著名學府錄取;

  參考消息:香港經濟日報《IB2018狀元龍虎榜增至38人英基誕15名狀元》


  5.僧多粥少怎麼辦?
  需求不斷增多
  過去的五年間,不少中小企業傢開始加大境外投資力度,其中香港成瞭他們的主要集散地,與此同時,一些沿海地區的企業傢們,有瞭孩子後,不少也選擇來港常住。
  當然,還有一定數量的中資機構派駐的高管。這些傢庭對國際學校早已虎視眈眈。
  從幼兒園讀起一勞永逸
  另外由於不少私立、國際學校提供從幼稚園到高中“一條龍”服務,也就是說,如果你入讀瞭幼稚園,直接升入小學、中學會更加容易。
  而每年的學位是固定的,招收的“本校生”越多,可供申請、插班的名額就越少。
  所以國內常說一句話是贏在起跑線,在香港也會有一種諷刺的說法叫“贏在射精前”。
  香港媒體曾經報道過:一位還在懷孕的媽媽,拿著b超單為孩子排隊面試,等到孩子長大,恰好可以趕上幼稚園的面試,而一旦被錄取,這個媽媽不用再操心孩子的上學問題!
  學校發行本金券和債券等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私立、國際學校自負盈虧,大部分學校都會發行本金券、提名權、債券等,供傢長以私人或公司名義購買,持有人和獲得優先面試的資格。
  在2017年,由於供不應求,不少學校的本金券價格被抬高至天價。
  以弘立書院為例,原本650萬元的本金券,曾一度被炒高到1000萬,700多萬已經是當時二手市場的常規價格,盡管已經高於所有市場上的名校債券價格,市場上仍然很難買到。
  政府鼓勵擴建扶持國際學校
  2019年,香港有約50所國際學校,提供41000個學位。
  期間,政府一直透過不同措施支持國際學校建設以及發展,包括分配空置校舍及土地以發展國際學校、協助現有國際學校在原址擴建及重建,以及按照機制提供免息貸款以興建校舍。
  至2020/21學年,香港共有53所國際學校,提供43593個學位,目前的學生人數38868人。
  根據教育局提供的數字,預計之後兩個學年,還會增加約3850個學額。
  因此,短期內香港的國際學校中小學學額將不會出現短缺。
  事實上,至2018年底,類似於弘立書院“天價本金券”的問題,已經基本遏制。
  最近很多讀者和我溝通,想充分地比較一些國傢的教育,多一些瞭解也多一種可能。
  未來我會陸陸續續寫出更多大傢感興趣國傢或地區的教育文章,給大傢更加全面和豐富的教育資訊。
  大傢在比較教育之前,我想說得是先要區分大范疇上的公立、私立和國際學校。
  文中提到的香港跨境學童,大多數讀取的是我們概念裡面的“公立學校”,擁有香港身份的孩子就讀,費用低廉,同時保證瞭較高的教育水準,與國內相比擁有絕對的優勢。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孩子如此辛苦,父母也要堅持的緣故。
  對於沒有香港身份的內地傢長來說,隻能選擇私立及國際學校瞭。而且香港沒有陪讀簽的說法,父母要去隻能自己想辦法獲得長期居留的簽證。
  雖然從國際學校的整體學費來看並不算過高,而且從各項數據表明,學位緊張的情況也有所緩解,但是香港的生活成本確實不容小覷。
  同時陪讀的父母還要做好“蝸居”的思想準備。
  而這一陪,就是十幾年。
  香港升學在線,15年香港學位申請操作經驗,申請香港學校,我們可以幫您:申請表填寫技巧 簡歷包裝 面試培訓 英語輔導 粵語輔導 香港小學優化配置等,大大提高申請成功率。歐陽老師()。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