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香港国际学校后会有什么变化?

2022-04-27 18:15发布

孩子上香港国际学校后会有什么变化?

1条回答
Lindsey
1楼 · 2022-04-27 19:25.采纳回答

孩子上香港国际学校后会有什么变化?

第一次见Lucky,是在深圳的一间露天咖啡厅。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她,看起来和同年龄的人很不一样,穿一件牛角扣大衣,言谈举止充满同龄人少见的活力和自信。

她大学读的专业是西方音乐,如今则是一名身兼数职的自由职业者。既教授钢琴、西班牙古典吉他,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同时也是一知名教育专家。

她说自己求学和工作都是在“非常西化”的环境里,这让她在自己所属的年代里,做出了很多与环境有着极大反差的决定,其中看起来最让人感叹的是她选择的育儿道路:告别“填鸭”,告别内地“国际教育”。

因此,儿子在内地上完幼稚园后,Lucky就坚决地把孩子送进了香港国际学校。

Lucky对传统教育的排斥一部分来自个体感受。她回忆自己的上学经历,将传统学校的教育评价为“老师不懂得爱,除了发号施令就是指责”,孩子在教师威权的压抑下,得不到尊重,也因此丧失自信和快乐。

作为教育专家的她更是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了解深刻,中国更强硬禁止西式教育的输入,此举与中国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政治定位密切相关。

即使国内创办了国际学校,那也是把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镶嵌到中国环境的一种教育模式。就像对外来物质的天然排斥反应一样,这个嫁接进入的教育模式必然会和周围环境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学风及人文素养都无法跟纯正的国际学校相比。因此,她“一刀切”地排斥了内地创办的国际学校。

诸如Lucky这样,要给孩子自由开放教育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选择国际学校关注的重点各不相同,但他们讲述的故事中都包含着一个关键感受:尊重。

Lucky回忆自己孩子上国际学校的经历,有一个细节让她至今还颇为感叹。“有一次圣诞节,他们班要演一个舞台剧,剧中的角色是各种动物,猴子、小猪、大象等等。我的孩子很胖,所以我想他一定是演小猪。

但结果并不是这样,没有让他演小猪,也没有让班上非常瘦小的孩子演小猴。老师解释这是对孩子的尊重,不能去强调丑化孩子的身材特点。他们为了尊重孩子,可以考虑到这么细致,这就是价值观的不同。”

国际学校通常是小班授课。同学分别来自十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多元化的文化接触,可以让孩子拓展视野,丰富阅历。虽然国内私立学校的国际课程也会有外教,也能够有接触不同文化的机会,但对孩子来说,同学、朋友之间的交流是最充分、最有影响力的。

Lucky记得自己孩子在香港上的国际学校,一个班只有12个人。“因为英联邦的学校规定,一个班级的人数不能超过12个人,这样保证老师有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限定师生比,也是西式教育“以儿童为中心”教育观的细节体现。“学生没那么多,感觉老师能关照到每个学生。”Lucky记者说,“每个孩子总是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注意,这点在香港国际学校做到了。”

而国内传统教育班级人数多,所以要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强调统一思想和行为规范,服从命令听指挥。因为班级人数多,想要获得老师更多的关注,成绩必须要拔尖,孩子必然言听计从,教育问题上家长则毫无话语权。

而香港国际学校教育的理念是尊重个体的前提下因材施教,强调批评性思维,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对Lucky来说,这是她给孩子选择国际学校中,吸引她的首要一点。

在内地传统幼稚园就读时,Lucky的孩子在老师眼中是个不太一样的孩子。“老师曾经跟我说,觉得他太天真,有很多幻想。”在传统的评价标准里,这并不算一个值得称道的特点,包含着与环境有些格格不入的含义。

进入国际学校后,孩子爱幻想的特质却得到了戏剧课老师的关注。老师告诉Lucky:“小孩特别干净、单纯,他跟别的孩子不一样。”Lucky听到后,眼泪差点夺眶而出。

每个孩子都希望被当成独特的个体得到理解,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当成独特的个体获得尊重。香港国际学校对每个孩子的个性提供了更多的关注和肯定,这套教育体系的迷人之处在于,它既给每个孩子留出了自我空间,又让他感受到了被关注的存在感。

香港国际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与国内传统的教育截然不同。与传统教育学校每天从早到晚安排八到九节课不同,一位从内地转学到香港耀中国际学校的学生Danny表示,他最少时一天只有一节课,多时不过四五节,大量的时间是学生自己在图书管理阅读、查找资料、团队讨论。“我都不记得自己一学期要做多少presentation。”Danny说。

“这是完全不同于填鸭式教育的体验。”Danny介绍,国际学校的核心理念便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最锻炼的,还是我的独立工作和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

韦斯利 杨声称:“精英即领袖的制度在从学校毕业后就戛然而止了,这已经成为在亚裔美国人的生活中苦涩暗流的一部分。”

但是以成绩论英雄的精英领袖制被另外一种精英领袖制所取代,这种制度不是基于你工作得多卖力,而是基于你创造了多少价值。

公司不会关心你的成绩。他们关心你能为它们的根本利益做出多大贡献。传统教育制度下出来的学生知道如何服从命令,而且是精准出色地服从命令。但他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生活并没有教给他们向上爬升的技能。他们从没学会如何真正地思考,或是如何有效地与周围的人们沟通。

而知道如何思考以及如何与他人打交道不但是美国、英国等国家所重视的领导才能,而且是所有公司都重视的技能。包括中国的本土公司。

庆幸的是,像Lucky这样的家长越来越多,他们已不再只是看到孩子的考试分数,越来越多如Lucky这样的家长摒弃了“做机器人”的风气,正将孩子们往“一个健全的人”的方向培养。这也是近年来香港国际学校中内地学生呈现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