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原来孩子在香港国际学校受这样的教育!

2022-04-27 18:15发布

【揭秘】原来孩子在香港国际学校受这样的教育!

1条回答
Ryan
1楼 · 2022-04-27 19:25.采纳回答

【揭秘】原来孩子在香港国际学校受这样的教育!

告别“填鸭” 选择香港国际教育

“他以前很内向的,每天上幼儿园都像上刑一样,哭得大人心都碎了;去接他,准是在幼儿园门口等着你,老师一点办法都没有。”

“到香港以后好多了,开朗多了,每天回来就是拉着我讲,今天在学校老师带着他们做了哪些游戏呀,有哪些活动呀。真的很庆幸当初选择了香港,感觉这么多年的投资,这一笔回报最大。”

杨先生的儿子小安2004年在香港出生后便回到了深圳生活,在深圳读完了小二后,杨先生对内地的应试教育体制大失所望:“老师不懂得爱,除了发号施令就是指责”,孩子在教师威权的压抑下,得不到尊重,也因此丧失自信和快乐。

为了让小安接受开放自由的教育,杨先生毫不犹豫地将小安转回了香港,选择了香港加拿大国际学校。中西合璧的教育理念,发散思维的教育模式,让原本内向的小朋友,变得外向、活跃。

“国际学校最吸引我的一点,就是它的国际化环境。”,杨先生介绍,小安现在所在班级有十多名学生,分别来自十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多元化的文化接触,让孩子极大程度上拓展了视野,丰富阅历,“在国内学校这是绝对不会有的。”

“虽然国内私立学校的国际课程也会有外教,也能够有接触不同文化的机会,但对孩子来说,同学、朋友之间的交流是最充分、最有影响力的。”稍微对中国内地教育有研究的人都会注意到,国内的私立学校、国际学校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这也是为了迎合内地家长“需要分数、需要成绩”的结果。

且这些学校已完全市场化运作,可以想象,他们的教育方法如果是违背了大部分家长的意愿的话,这些学校早就关门或改变教学策略了。

香港国际学校 这样教育孩子

杨先生回忆,小安在香港国际学校上小四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微缩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数据了。

有一天,他们俩为狮子和豹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种动物的录像带,拉着杨先生一边看,一边讨论。

“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答案了。”杨先生面带笑容地说道,明显,孩子上了国际学校的学成让他对这个选择感到满意。

“在内地就是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会导致他以后生活人生都非常被动。”杨先生表示,儿子的变化促使他重新去看香港国际学校的教育。

“香港国际学校的学生普遍充满求知欲,最大与内地学生不同的是,阅读能力普遍很强,我很惊讶一名8岁学生,可以读完哈利波特英文原版,甚至外出吃饭还带本书。”在孩子学校的一次读书分享会上,杨先生看到了这样惊人的一幕。

他发现,香港国际学校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

他们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

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

“香港国际学校另一个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课余自由时间比较多。我希望孩子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孩子喜欢运动、喜欢看电影、喜欢听音乐、喜欢做视频,当然还喜欢玩游戏,我还希望他有时间学编程,这些事情只有在国际学校里才可能有时间去做。”

明显,对小安的未来,甚至小安在香港国际学校的生活学习,杨先生是充满期待的。

中国人习惯于在划定的框子里旅展拳脚

杨先生表示,内地的应试教育体制与香港国际学校自由开放的教学体制之间的差异,让他记起他与一个朋友的一次谈话。

“他学的是天文学,从走进美国大学研究所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学位的整整五年,他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享受系里提供的优厚奖学金。他曾对我说:‘我觉得很奇怪,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

“我想,他的感受可能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人之间的差异。”杨先生语重心长地说道,表示出了对内地应试教育体制的失望及民族未来发展的忧心。

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旅展拳脚,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慌恐和茫然。

“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杨先生表示,这样的教育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着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

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信息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呢?这不仅是教育专家,教育部门该思考的课题,更是每一个正在给孩子选择教育模式的父母该扪心自问的问题。

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家长逐渐苏醒过来。他们像杨先生这样,已不再只是看到孩子的考试分数,越来越多如杨先生这样的家长摒弃了孩子“做机器人”的风气,正将孩子们往“一个健全的人”的方向培养。这也是近年来香港国际学校中内地学生呈现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教育希望之所在。


一周热门 更多>